• 深耕十年
  • 专业团队
  • 一站式服务
  • 售后无忧

139 2467 6642

服务热线,助您解疑。

香港人在内地开公司欠了税,该怎么处理?一文讲清应对办法

启瑞云启瑞云2025-10-07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香港居民选择到内地创业、投资,注册公司开展业务。这一趋势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融合,也为两地带来了更多合作机会。但与此同时,一些因税务问题引发的纠纷也逐渐浮现,尤其是部分香港人在内地注册公司后出现欠税情况,处理起来往往涉及跨境法律、税收政策差异等复杂因素,令不少创业者和执法部门都感到棘手。

就在2025年底,广东某地税务机关通报了一起典型案例:一名长期居住在香港的商人,在深圳前海注册了一家科技公司,初期运营良好,但两年后因经营不善停业,却未按规定申报税务,累计欠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超过百万元。由于当事人常居香港,内地税务部门在追缴过程中面临送达难、执行难等问题,案件一度陷入僵局。这并非孤例,类似情况在珠三角多个城市均有发生,反映出跨境税务管理中的现实挑战。

那么,面对这种“人在香港、公司在内地、税款拖欠”的复杂局面,究竟该如何妥善处理?我们不妨从政策、实践和建议三个层面来梳理。

首先,从制度设计上看,内地与香港虽同属中国,但在税收征管体系上仍存在显著差异。内地实行的是以属地管理为主的税收制度,企业需在注册地履行纳税义务,并接受当地税务机关监管;而香港则奉行地域来源原则,只对本地产生的利润征税,且税制简单、税率较低。这种差异使得部分港人对内地复杂的税种、申报流程不够熟悉,甚至误以为“注册了公司但没营业就不用报税”,从而无意中触碰红线。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纳税人若逾期不缴税款,税务机关有权加收滞纳金,情节严重的可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如查封财产、冻结账户等。但对于长期不在内地居住的港澳居民,这些手段执行难度大。比如,若当事人名下在内地无房产或银行存款,税务机关即便开出罚单,也难以实际追缴。

不过,近年来相关部门已逐步加强跨区域协作。国家税务总局与香港税务局之间建立了信息交换机制,虽然目前主要聚焦于反税务和打击跨境逃税,但为未来更深入的合作打下了基础。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跨境办税便利化”试点也在推进,例如允许港澳居民通过电子税务局远程办理部分税务事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合规门槛。

针对这类问题,实务中通常采取“疏堵结合”的策略。所谓“疏”,是指加强事前引导。许多地方在港人集中创业的区域设立了“港澳企业服务专窗”,提供从注册到税务申报的一站式咨询。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等地还推出了针对港澳创业者的税收辅导课程,帮助他们理解内地税法的基本要求,避免因无知而违法。

而“堵”,则体现在强化事后监管与联合惩戒。对于恶意逃税、失联跑路的企业负责人,税务部门可将其列入“重大税收违法失信名单”,并通过信用系统限制其高消费、出行等行为。尽管目前尚不能直接限制出境,但一旦该人员进入内地,就可能面临账户冻结、资产查封等法律后果。若公司是以虚假资料注册,或存在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还可能触及刑法,构成逃税罪或虚开发票罪,这就不再是简单的欠税问题了。

对于有意在内地发展的香港朋友,这里也有几点实用建议:

一是务必重视税务合规。哪怕公司暂时没有营收,也要按时进行“零申报”,这是避免被列为非正常户的关键。可以考虑委托专业的代理记账机构处理账务,费用不高但能有效规避风险。

二是合理规划公司结构。如果主要业务和客户都在境外,或许可以考虑在综合税负更低、合规成本更透明的地区设立主体,而非盲目在内地注册。必要时可咨询跨境财税顾问,量身定制方案。

三是保持联系方式畅通。一旦税务机关发出通知,应及时回应,主动沟通解决方案,比如申请延期缴纳或分期付款。态度积极往往能争取到更大的处理空间。

说到底,创业本就不易,跨域经营更需谨慎。规则或许繁琐,但遵守它,才是走得长远的根本。随着湾区一体化程度加深,相信未来两地在税务协调、信息互通方面会有更多突破,让合法经营的人少些烦恼,多些底气。

嗨,想咨询什么业务?

我是陈经理,擅长于香港公司注册、银行开户、税务合规、跨境电商等业务,电话:139 2467 6642(微信同号)或加微信免费咨询。

微信客服

留言
电话

139 2467 6642(微信同号)

深色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