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耕十年
  • 专业团队
  • 一站式服务
  • 售后无忧

139 2467 6642

服务热线,助您解疑。

大陆人拿香港收入要交税吗?一文说清背后的税务真相

启瑞云启瑞云2025-10-19

最近,网上关于“大陆人拿了香港的收入要不要交税”的讨论又热了起来。起因是一些在内地生活、但通过远程工作或自由职业方式从香港公司拿钱的人开始琢磨:这笔钱算不算要向内地税务部门申报?缴不缴税?会不会被查?一时间,各种说法满天飞,有人说是“免税天堂”,也有人说“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那真相到底是什么?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清楚。

先说总结:只要你是中国税务居民,从香港取得的收入,原则上是需要依法申报并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别急着反驳,这事儿还真不是想当然那么简单。

根据内地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税务居民指的是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但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只要你符合这个条件,不管收入来源是内地还是境外包括香港、澳门、海外都属于应税所得,必须申报。

那为什么很多人觉得“香港发的钱不用交税”呢?原因有几个。一是信息不对称。过去跨境支付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很多小金额的转账没人管,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灰色地带”的错觉。二是操作上存在漏洞。比如有些人用亲友账户收钱、拆分金额、用虚拟货币结算,试图规避监管。三是香港本身实行属地征税原则,只对在香港本地产生的收入征税。也就是说,如果你人在内地为香港公司干活,香港那边不征你的税,内地这边却可能要征这就容易让人误以为“两边都不管”。

但现实是,随着国家对税收监管技术的提升,这种“钻空子”的空间正越来越小。2025年起,国家税务总局推动“金税四期”系统全面上线,银行、外汇、跨境支付平台的数据逐步打通。简单说,你从香港某家公司每月固定收到一笔港币汇款,银行系统会自动记录,税务部门也能调取数据。一旦发现异常收入未申报,轻则补税加滞纳金,重则面临行政处罚。

今年初,就有媒体报道,某位自由职业者通过接香港设计项目,三年累计收入超百万元,全部通过个人账户收取,未作任何税务申报。后来被税务稽查发现,最终不仅要补缴税款,还被加收了近30%的滞纳金和罚款。这案例虽然没点名,但在圈内传得很广,给不少人敲了警钟。

当然,也不是所有情况都要全额缴税。关键看“收入性质”和“工作地点”。比如,如果你偶尔帮香港朋友公司做个PPT,收几千块辛苦费,属于偶然所得,申报起来相对简单;但如果是长期受雇于香港企业,在内地全职远程办公,那这笔收入就属于“工资薪金所得”,必须按月预扣预缴,年终还要办理汇算清缴。

另外,内地和香港之间有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的安排。这意味着,如果你已经在香港就某笔收入缴过税比如你被派驻到香港工作,可以凭完税证明在内地申请税收抵免,避免重复征税。但问题是,大多数在内地拿香港收入的人,根本没在香港交税因为工作地不在香港,香港不认定为应税来源。这样一来,内地就成了唯一的征税方。

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点:劳务发生地决定税收归属。举个例子,两个程序员,一个在深圳为香港公司写代码,另一个被派到香港办公室上班。前者收入由内地征税,后者可能部分由香港征税。虽然雇主都是香港公司,但税务处理完全不同。这就是为什么不能简单地说“香港发的钱就免税”。

那普通人该怎么办?其实也没那么复杂。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如实申报。现在个税APP已经支持境外收入填报功能,流程也不算麻烦。哪怕收入不稳定,也可以按次申报。主动申报不仅能避免风险,还能积累良好的纳税记录,将来买房、落户、子女教育都可能用得上。

说到底,税务问题从来不是“能不能躲”,而是“值不值得赌”。过去信息不透明的时候,或许能蒙混过关;但现在大数据时代,合规才是长久之计。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资金流动自由,但这不代表可以无视规则。合法合规地赚钱,才能睡得踏实。

所以,别再迷信什么“香港收入免税”的传言了。该交的税,迟早要面对。与其提心吊胆,不如坦然应对。毕竟,阳光下的收入,才最安心。

嗨,想咨询什么业务?

我是陈经理,擅长于香港公司注册、银行开户、税务合规、跨境电商等业务,电话:139 2467 6642(微信同号)或加微信免费咨询。

微信客服

留言
电话

139 2467 6642(微信同号)

深色
顶部